编者按


近日,我校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建4支校级实践队伍分赴景德镇、婺源县、余干县、新建区等地开展实践活动。结合专业所学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基层理论宣讲、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教育帮扶等一系列工作,在火热实践中展现青春新作为,书写青春新篇章。


“陶韵匠心,不虚瓷行”实践团

领略万千红藏,挺膺为党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7月20日,江西财经大学“陶韵匠心,不虚瓷行”实践团前往紫晶红馆深入学习挖掘红色历史书刊,感悟中国革命精神。紫晶红馆是一个专门用于红色收藏和研讨的专业展馆,在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红色书刊收藏家吴农科的指领下,实践团成员进一步体悟到红色收藏、红色文化在当代青年精神素养与政治素养提升中的重要性、必要性。

红藏万千,永葆底色

步入紫晶红馆,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铺满红色书刊的玻璃展柜。吴农科身穿新四军服装,为实践团成员详细讲解展柜中的红色藏品。他以时间为线索,从晚清、民国建党初期、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几大脉络展开介绍。从“星星之火”的萤烛末光,到“中流砥柱”的行稳致远,从“走向胜利”的万里躞蹀,到“当家作主”的欣欣向荣,数以万计的红色书刊冉冉构筑起筚路蓝缕的百年缩影。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中陈列的各种老旧报纸书刊将实践团成员带回风雨如磐、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泛黄纸张上,朴实文字与红色精神永不褪色。红色江山代代相传,红色收藏从未止步。吴农科着重强调《新青年》杂志原件的历史价值,并特别指出其在唤醒国民、救国图存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红歌嘹亮,精神绵亘

革命战争时期创作的经典红色歌曲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传唱不息,红色歌曲鲜活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奋斗历程。悠扬旋律飘荡着历史的更替,经典红歌谛听着时代的变迁。吴农科与实践团一同合唱《映山红》《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歌曲,依字行腔,以腔传情,声音慷慨激昂,紫晶红馆中、朝气青年间,充斥弥漫着爱国情、报国志。

学思践行,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参访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自发帮助吴农科整理文物书刊、打扫场馆,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社会、传承红色精神的责任担当,在劳动中深刻学习历史记忆,感受历史沧桑,形成历史自觉,体会历史荣光,坚定历史自信。

面向新征程,江西财经大学“陶韵匠心,不虚瓷行”实践团将用好紫晶红馆这座“红色宝库”,发掘瓷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精神血脉,讲好瓷都红色故事。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宝贵经验,在鉴往知来中奋楫笃行,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婺梦同行,源泽乡土”实践团

追寻足迹入石门,婺山婺水物华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7月19日,江西财经大学“婺梦同行,源泽乡土”实践团前往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开展实践活动。在讲解员俞旺金的带领下,成员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时的场景。

归鸟逐风,涵养新风尚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实践团步入上饶市婺源县石门村,驻足国际鸟类极危物种“蓝冠噪鹛”的生态家园,了解婺源当地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迈上新台阶的突出成效。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实践团成员在蓝冠噪鹛科普馆内,一睹这群隐匿于群山之间的“精灵”,聆听鸟鸣清风,眺望青山绿水。绿水映金山,共绘生态梦。

生态兴,百姓富。石门村当地秀美的生态环境,使蓝冠噪鹛种群数量连年增加;而依托蓝冠噪鹛这一独有的生态名片,石门村民也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人均旅游收入达4600元。“一个村”与“一只鸟”和谐共生的故事,是石门村坚持“两山”理念、促进“两山”转化的生动缩影。

深入一线,架起“连心桥”

架起沟通群众的连心桥,下好服务群众的先手棋,才能打好基层治理的主动仗。“习近平总书记说,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俞旺金指着园区门口的标志语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道。

现如今,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平整的石板路串起大街小巷,村外宽阔的高速路伸向四面八方,还新建了一座座雅致的民宿吸引各方来客。山水写生、观鸟科考、观景竹筏兴起旅游新业态。村民可以在自家门口出售农副产品,或被聘用为景区竹筏工、湿地管护员,还有大片的有机茶园,茶叶出口远至欧洲,真正实现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还参观了我们村的晒秋广场,展台上晒的都是我们村村民从地里收来的花生、黑豆、红豆、黄豆、绿豆、辣椒,那边还有白玉豆。”跟随俞旺金的脚步,实践团成员还体验了当地的“晒秋”文化。现在的“晒秋”是传统农俗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已然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图腾”和名片,为和美乡村新画卷的绘就注入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奔赴基层,一路走一路观察,倾听石门村群众心声;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智慧奔赴基层,一路走一路思考,摸清石门村基层实情。

实践团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开启未来,携手石门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向前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伟大进程中奉献青春力量!


余干青年先锋队

青春之力,共绘经济转型新篇章


7月21日,江西财经大学余干青年先锋队走进丰佑种养殖合作社,深入了解地方企业发展现状,助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

“这里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下午,先锋队成员前往丰佑种养殖合作社,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合作社稻虾共作模式。合作社负责人雷学臣带领先锋队成员参观了现代化种植大棚和生态养殖区,并详细介绍了合作社通过科学种植、生态养殖、农旅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及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的成功经验。

在交流会上,先锋队成员围绕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共同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此次“万企调研”活动方家洲村之行,余干青年先锋队不仅深入了解了乡村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需求,更在调研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青年先锋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新新之火”社会实践团

爱心传递,点亮孩子创意天空


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关心关爱,7月20日,江西财经大学“新新之火”社会实践团前往西山镇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开展折纸、绘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们带去欢乐与关怀。

折纸艺术,温暖童心

实践团成员们选择了稍具挑战性的折兔子教学,在折纸过程中适时提供帮助,引导孩子们自主完成作品。同时孩子们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也让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童心绘扇,创意飞扬

孩子们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扇子样式,畅游在想象的海洋,自由上色,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小作品。每一把扇子都是孩子们劳动的结晶,丰富的色彩是他们想象世界中的美好。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正值炎热夏季,为了有效提高孩子们对防溺水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实践团成员对孩子们进行了防溺水教育,重点提醒孩子们要做到“六不”,远离危险。

折纸和绘扇活动可以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成长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乐趣;防溺水宣传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保障他们平安健康地成长。我们呼吁社会各界能够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


素材来源/三下乡队伍

值班编辑/谢冰悦

责任编辑/薛丽超 徐丽娟 安仲玉

审核/王昊 阳铃 熊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