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3级地震,一股力量从地底奔腾而出,恣意蹂躏生命。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祭。当累累的伤痕已经结痂,当废墟之上重新长出繁花,回想起当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战的场景,仍然叫人热泪盈眶。
2008年至今,我校多名志愿者和校友先后奔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灾区,足迹遍及各个极重灾区,慰问和援助受灾人。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12年,我校成为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新增14所成员高校之一。自2013年8月起,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开始在四川省阿坝洲小金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14年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资格有三个增设到六个。六年来,33名青年志愿者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训精神、“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凭借着坚实的基础、务实的作风、谦虚的态度,团结协作,兢兢业业,积极进取,打造出一批如“赞拉助学计划”“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图书馆”等品牌项目,赢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评,中国青年网以《江西财经大学“爱心图书馆”在小金县揭牌》为题报道了我校研支团的爱心善举。
2016年5月24日,时任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俊卿(现任江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在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来信中批示指出,江财研究生支教团传承了江西援建四川小金县的无疆大爱,可圈可点,精神可嘉,值得学习。
江财支教团的成员们毫无保留地挥洒着他们的青春汗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传唱江财人“信敏廉毅”的校训精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汶川支教故事之一:春风杨柳,吹拂涟漪
行在旅途,分享故事。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旅游,倾听江西女孩贾杨柳的支教故事。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省多个市(州)、县成了重灾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也在其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小金成为江西援建的县。江西在小金不仅重建学校、医院、公路、桥梁等硬件设施;更有教师支教、干部培训、心理疏通等软件援助;而江西财大研究生支教团就是软件援助之一,连续五届的爱心支教,奉献青春,服务小金。
贾杨柳,支教团成员,她支教点是在小金县的美兴中学;在川西高原支教的日子里,支教教师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如沐浴在江南春风中......
校长扛旅行箱
2017年8月25日,江西财经大学的6位西部计划志愿者,每人拖着一大行李箱、背着双肩背包,手提大便利袋,在南昌火车站汇集,开始了前往服务地支教的旅途。途中辗转火车、地铁、汽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翻越1500多公里,终于在28日下午3点到达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城汽车站。在车站迎接这些青涩老师们的有小金县团县委的领导和两个学校的部分校领导。短暂的交接仪式后,贾杨柳他们被正式分配到了各自的服务学校。美兴中学成为贾杨柳和其他两位志愿者的服务地,他们一年的情结之地。
考虑到贾老师他们这一路的翻山越岭,还没有好好吃过中饭,以柳明校长为主的学校领导把贾老师一行带到了小金县的特色面馆先用一碗面条果腹。用餐途中,贾老师得知通往学校的唯一的一条马路正在被翻修,车辆并不能同行,行李箱也无法拖行。这些支教老师们的心中隐隐有些担心,他们每人都拉着24寸拉杆箱,里面塞满各种生活必需品,超过30斤,感觉特别沉,上下车时同学相互帮忙,在路上拖着走很费劲,加上路途颠簸与晕车,提着大行李箱步行1000多米,对这些南方大孩子们来说,算第一场考验。
可在这个炎热的夏日,这个烦恼并没有降临。凹凸不平的道路入口,当贾老师他们正准备把原本拖着的箱子提起时,校长、工会主席、后勤中心主住分别来到了他们面前,将他们的大箱子一下扛在各自肩上;震惊的小贾他们还没回过神来,就听校长说:“虽然说你们来这里也算是一种生活的历练,但是不要刚到岗就累倒了,这里是高原地区,虽然你们的高原反应还不是很严重,但扛着这么重的箱子走路会喘得很严重的。”这些领导没有任何架子,如父亲般领着自己刚回家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在前面。贾老师说她当时是又感动又羞愧,前面走的那些人都是他们父辈一样的人啊,那后背的一滩汗渍永远的印在她的心里。
小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县城属高山峡谷地带,峡谷两旁,山峰峻峭;学校依山而建,阶梯布局;刚到校门口,学校两位正忙着的副校长和其他后勤领导也前来迎接他们的新成员。江副校长他们顺手接过校长他们刚放下的箱子,边走边说着:“走,你们住在师贤楼,有点高哦,觉得喘就歇一会。”绕绕弯弯,拾级而上。箱子就一直在那些“父亲”手中。到了住的地方,被子、床单及生活用品都已经准备好了,每人一间小套间还配了一个洗衣房,给他们分好房子,校长说:“你们稍作收拾就先休息一下,这些铺盖什么的都是刚准备的,可以直接睡的,晚上6点来校门口,给你们接风洗尘。”简单收拾后,他们睡了一个安稳、安心的午觉。
休整后,窗外,天空湛蓝,没有丝毫杂质;餐桌上,香味扑鼻,嘉绒藏式传统土火锅、串串牦牛肉、酥油糌粑、松茸、野生菌等,贾杨柳怎么也没想到,学校竟是如此盛情,让他们感受到藏族同胞火一样的热情。
“三伯”的“娃儿”
2017年12月12日,入冬后的小金,天气特别寒冷,贾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办公桌下面多了个小巧玲珑的粉色取暖器,插上电,既好看又暖和,她在想:是谁“雪中送炭”呢?过了几天后勤中心主任告诉她,是“凌三伯”交待买的,特提醒:“女娃用的,选漂亮点。”“凌三伯”是学校的工会主席凌玉东,在家排行老三,贾杨柳与其他支教老师称他为“三伯”,像伯伯一样处处细心照顾他们;天冷了,给他们添被子,买取暖器;天暖时,带他们到外面走走,看看小金风景;让支教老师感受到如冬日阳光,暖暖的。葡萄成熟日子,“三伯”邀请贾杨柳她们一起去他家吃葡萄,三伯家的爷爷奶奶见到他们这几个孩子乐呵呵的,爷爷亲自拿着剪子到葡萄架上剪葡萄,奶奶坐在桌边给这些孙儿孙女们夹核桃。
贾杨柳说:“三伯给了我们另外一个家,慰藉了我们想家的心”。寒风萧瑟的日子,“三伯”请他们到家里去改善生活,没进厨房,都能闻到肉香味。那是凌家嬢嬢在为他们张罗着,有酥油茶、馕饼、特色牛杂汤、腊肉等,感觉如过年般;凌家的伯伯嬢嬢对他们说:“你们与我的娃差不多大,想家了就来我们院里玩,当自己家,伯伯嬢嬢给你们办招待。”
“三伯”自己的娃,在离家千里的贵州当兵,“三伯”切身体验到父母的担忧与牵挂,支教老师从江西来到川西,山遥路远,父母哪有不担心?如果知晓儿女在外,一切安好,就会放心。三伯说:“同为父母,生活上尽量多照顾他们,工作上娃儿很努力,处处为学校增光添彩!”在“三伯”家一玩,吃中饭后,又带上他们上街,街上店铺大都认识“三伯”,小金苹果、核桃、梨子等当地水果,一路品尝,6个娃子跟在三伯的后面吃遍了一条街。有一次,“三伯”听贾杨柳说苦荞茶好喝,第二天,40元一盒买了6盒,支教老师一人送一盒。学校不仅有“凌三伯”,更有亲自给支教老师卤牛肉的柳明校长,以及“安大伯”、“江二爸”“牛二嬢”等老师对他们的关照与呵护。
学生亲如姐妹
学校老师对贾杨柳的关爱,如一个大家庭的温暖;而学生对贾老师的感情,似姐妹一般亲密。家访时,贾老师与学生宋龙娇坐一起,有说有笑,像姐妹。宋龙娇说,贾老师有时真像姐姐,我的女神姐姐,笑起来特别甜,亲切,谈得来,希望以后像姐姐一样考上江西财大;哈哈,那时,老师变成我的学姐!也愿意像姐姐一样去需要的地方支教。
调皮的宋龙娇,是初三班副班长,学校广播站站长,家住小金潘安乡,到学校需要3小时,9岁时妈妈在县城陪读。广播站有10多人,每天下午6-7点的时间,刚开始不知道安排哪些内客,怎样落实到人。而贾老师会教我们,特别逢节日,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提前准备规划。贾老师给我们充分发挥潜能,展示创意,广播站组织 的广播内容都让每人各自完成,从不干预,特别放心让我们去做。贾老师说,宋龙娇她们都很聪明,放开才会让她们发挥的更好。
2017年11月19日,同事在学校广播站给贾老师点播了“生日歌”,班上的同学才知那天是贾老师的生日,没想到当天下晚自习后,一群学生敲开了贾老师的门,异口同声地送上生日祝福,还有些同学送上了匆忙准备的“礼物”,素描画、对联贴、书法字等;画中女孩长发披肩,男孩手插口袋,绅士模样,在女孩身旁;贾老师一看“扑哧”笑了,那男孩是她的男友,来学校看她时被学生看到了,惊叹学生有超常的洞察力,人物画得惟妙惟肖。同一张纸写的对联:上联:江西财经出才女;下联:唯有女神孙贾静,横批:令人折服;“孙”与“静”是上一届的支教老师,把三人同列为女神人物;还有用铅笔描绘的草体书法“尊师重教”四个大字,这些礼物是学生用一下午精心描绘出来,如学生的真挚情感,贾老师夹在一本非常喜欢的书本里,好好珍藏!
留守学生的心里话
贾老师大都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或许平时与学生相处久了,对学生了解更多,特别是关注留守学生。
15岁的吴秀娟,美兴中学初二(3)班学生,家在小金县沙龙乡高海拔的山区,贫瘠的土地,父母种了点苹果,核桃等,但一年的收入不足一万元,仍然不能保证家里的开支,奶奶有慢性疾病需要医治,所以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吴秀娟变成了真正意义的留守学生。
吴秀娟有两个姐姐,大姐在外地读在大一,二姐小金中学读高二;三姐妹的开支,靠父母打工赚钱。为了节省开支,吴秀娟与姐姐花了100元一个月,租住一间地下室;由于地下室昏暗,长年见不到阳光;2018年花了200元换了2间房屋,也是酒店底层,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周末与姐姐回出租屋。
贾老师了解到吴秀娟的基本情况后,周末常到她出租屋看望她,给她买作业本、文具及书籍,鼓励她好好学习;而吴秀娟也愿意与老师聊聊天,讲心里话;告诉老师,父母外出,奶奶生病不能住在高海拔的家乡,与大伯租住县城,大伯外出做事时,她带奶奶上医院看病。
家访
父母在四川壤塘打工,每周星期五下午打个电话,问问两姐妹的生活问题,吴秀娟有时也埋怨父母陪她的时间,只能用小时计算,只有藏历年才回来,过完年,又走了。贾老师经常与秀娟同学的父母沟通,拉近秀娟同学与父母的距离。开导学生,理解父母,他们也不易,与小金相距340公里的路程,回来一次多不方便,父母在外赚钱,也是让你们安心读书,将来过上好日子。与老师沟通后,吴秀娟比以前更开朗了许多,学习也更认真了。
支教,短短的一年时间,一段难忘的情义,一生长久的记忆!如春风杨柳,吹拂涟漪!
汶川重建故事之二:筑梦高原,格桑花开
汶川地震已经十年,但重建故事仍在继续......
过垚垚,96年出生的江西上饶女孩,父母给她取象征“山高”的名字,真没想到22后,作为江西财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她,与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全县,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结下不解之缘,到小金美兴中学支教,与小金鱼水情深。
每天少睡一小时,口语提高一大步
小金的早晨,比老家江南来的晚一些,清晨6.30时,天才蒙蒙亮,过垚垚老师提前一小时起床,洗刷吃早饭,7点20分进教室,带学生朗读英语,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从不间隔,天天坚持;不仅早上坚持早读,晚上她与其他几位支教老师一起提共筑“筑梦空间”,义务开设“英语兴趣班”,为学生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她支教的七(5)班的英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开口读,口语并不流畅。英语薄弱,怎样提高英语水平?过老师思忖着,学生7点吃早餐,7.50上课,何不利用这间隙的半小时?与班主任商议,征求学生同意后,开展“半小时英语早读”行动。过老师与很多年轻人一样,也有晚睡晚起的习惯,如果排到第3、4节课,就可以睡到8、9点。但一旦承诺,就必须付之行动。早读,逼自己早起,手机闹钟,六点半起床,睡懒觉的现象,从此绝迹。
冬天的小金,山峰也穿上厚厚的冬衣,洁白的雪山,高入云端;江南的冬天绿色葱郁,但川西人们以为荒凉萧瑟的冬季,有一种壮美;雪山环绕,寒风凛冽,一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美。过老师欣赏美景同时,快步走向学校。
班上的学生,整齐坐在教室,背单词,读课文,当第一缕阳光照到千峰耸立的雪山时,教室里已经飘来朗朗的读书声……坚持一个多月,第一个月考,班上平均分年级第一。英语教研组组长刘万勇老师说,过老师教学责任心强,早晨带读与义务补课,每天花的时间比正常教学多一倍。学生特别喜欢她。
傍晚时分,构筑梦想一空间
为提高学生英语兴趣与水平,江西财大支教团的开设“筑梦空间义务英语补习班”,为有创意的学生提供成长与发展的空间。帮助学生,清理知识脉络,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生能力,掌握答题技巧。全校学生自愿报名,分七年级、七年级、七年级三个班,以“培养兴趣,构筑梦想”为主导,江西支教老师免费上课。过垚垚与另一支教老师余瑶负责七年级70名学生,第一个月下来,班上最高分111分,平均61分。
傍晚时分,每周一、周三下午5.40至6.30时,学生有序进入“筑梦空间”,老师用“学、演、练”等方法,不仅是老师授课,学生也可以上课,对知识内容的不同理解,展开讨论。学习新内容,演讲提口语,练习新技巧,激发学生英语兴趣,越学越有劲。
班上的琳同学,从刚开始不敢用英语说话,到后面的顺畅交流;她说,如果以后去外国留学,一点也不担心语言啦。过老师每天辛苦教学,少睡一小时,看到学生进了一小步,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过老师不但教学创新,而批改作业,又是一种创意。制作一张批改作业试卷统计表,表格内容之多,统计之细,出乎想象;内容分听写、单词、练习册、笔记、作业等,统计栏中密密麻麻的红笔字,如书写不规范、字母错误、单词错误等,分门别类注明,改卷的同时,就在统计表中登记;七(5)班50多人,补习班70多人,要花多少时间呀?
过老师却说,没上课时,几乎用一个下午加晚上的时间在批改作业,同时,统计详细情况,这样,不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能掌握每位同学对错的细节内容。七(5)班班主住龙玉老师说,过老师认真细致,做事热情,早上、中午、晚上,每天提前去班上,不管寒冬还是炎夏,作为班主任,特别感动。
转学,但不能“扔”下爷爷
90后女孩,支教的日子,不仅多花时间,用细心用在教学上,还兼职做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用柔情对待学生。
有一天,学校一名九年级学生为帮助七年级堂弟,与同学打架,那时恰逢学校德育处主值在外挂职,过老师找这位学生谈心。十五岁男孩正值青春叛逆期,父母在稻城亚丁打工,平时难得相见,小时候与爷爷在一起,爷爷非常疼爱他,可爷爷却在一年前走了……
男孩告诉过老师,心情不好时,控制不住自己,与同学打架后,又特别后悔;想转学,转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可不能“扔下”爷爷;在小金,每年都可以回去祭拜爷爷。可到外地,我放心不下我爷爷,心里很纠结。父母也不希望我过去,认为小金学校条件好,老师教得好。
了解到男孩对爷爷感情深的心理,放学后,带他到学校后面的高山走走。男孩说,爷爷埋在家乡高高的山上,那里离神灵近,走到高山,就想起爷爷,对我的种种好,有什么好吃都让我吃。小时候,爷爷带他上山摘松茸,不小心摔了一跤,脚被石头划了一道口子,流血不止,爷爷撕掉一件衣服,帮他包扎好;背着他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背到家;至今记得,爷爷的脸上背上全是汗。过老师倾听后,对男孩说,爷爷心痛你,是不是希望你好好读书?长大后有出息;如果爷爷知道你在学校与同学打架,会是怎样的伤心呀?!
男孩低头落泪,突然跪下,对着家的方向,连磕三个响头“爷爷,你放心吧!我会好好读书!”
从那以后,过老师的办公室,放学后多了一位学生,在办公室看看书,做做作业,有不懂的问老师,谈起他爷爷在世的点点滴滴……半个月之后,学生跟过老师说,决定不转学了,因为这是他的家乡,重要的是还有老师的关心……
过垚垚,以细心教学,柔心为师,如格桑花,美丽不娇艳,不畏严寒风霜,喜迎灿烂阳光,绽开高原,芳香四野……
汶川支教故事之三:老师,答应吧,我们一起去看四姑娘
汶川地震已经十年,而重建支教故事仍在继续......
龚明,江西财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美兴中学当支教老师,他用阳光的心态,真诚的感情,对待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用哥哥对弟弟妹妹的真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走近你,温暖我。
“老师,答应吧”
2017年12月22日下午,星期五最后一节课,美兴中学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八(4)班的同学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冲出教室,10多位同学走向讲台,把龚明老师团团围住,其中一位家住四姑娘山镇的刘思翰同学郑重地说“老师,今天您要答应我们一件事,明天去四姑娘山玩,我们已经与父母说好了,因为这是您这学期在小金的最后一个周末。”
龚明记起,前段时间,班上四姑娘山镇的学生,邀请他去她家乡玩,并与镇上的其他同学约好,一起陪同,可因为担心增加同学负担,以感冒严重为由,婉言拒绝。可同学们怎么又提起呢?
小金早晚温差大,早晨零下1度,穿羽绒服都感觉有点冷,而到了中午,太阳火热,气温飙升20多度,脱了厚衣服,傍晚忘了穿,那段时间,龚明感冒严重;同学们猜测龚老师学期结束,很可能要回江西了。
“是呀,龚老师,今天和我们一起回家吧,相约四姑娘!”14名同学一起附和,班上其他同学没有人走出教室,一起围住老师:“龚老师,答应吧!答应吧!”看着同学们真诚的邀约,期盼的眼神,龚明老师点头同意。
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
早晨8点,四姑娘山的气温较低,一行人沿着原来的马道进入海子沟,走了半小时,龚明发现大家没带水,准备去买几瓶水给同学们,可被高个子陈华桐同学拉了回来,“老师,您是客人,怎么能让您花钱呢,到这里,我们是主人呀”,说话间,已跑出几步。
天空特别蓝,清晨的阳光照耀雪山,显得温柔与清澈;清澈的如同学们的眼睛;高入云端的四姑娘,冰清玉洁;冬天的海子沟,山林仍保留着秋的缤纷与斑斓,好似忘了冬天的寒冷,保持着秋天的温暖色调。
天气暖暖的如孩子的欢笑,一路有说有笑,陪伴老师前后,老师好似也忘了高原的海拔,快步走在风景优美的海子沟;可高原的山,爬了一个多小时后,龚老师感觉脚步有点沉,随着海拔的抬高,人们对氧气的需求会增加,身在江南的龚明,体力比不过川西的学生,走路开始有点喘。“龚老师,给你!帮您做了根登山杖,用它走路轻松点!”同行的一位性格内向的杨阳同学,却细微观察到老师登山的吃力,不知到哪拾来的一根枯树枝,去细枝丫,成了实用的登山工具。
杨阳同学细腻敏感的心,龚老师在课堂上有所察觉,上课时,他始终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有一天下课时,龚老师让杨阳同学帮忙跟他一起到办公室取东西,边走边聊,才知他在小学期间回答一个问题时被同学们嘲笑,所以他在课堂宁愿不说话。经过几次交流谈心,杨阳同学慢慢改变了,开朗许多,有什么心事,都会跟龚老师说说;龚老师上课时,也有意让他回答问题。
一起数星星,听格桑花开
“纯净雪山,户外天堂”,海子沟是许多徒步爱好者的天堂,很多游客背帐篷,在山上露营。学生刘思瀚拉住龚老师的袖子,热情地说“龚老师,您知道吗?我们从小就在海子沟牵马,一走好几个小时,带游客玩四姑娘山,马驼帐篷及食物;等夏天,老师再来,我们一起住帐篷,晚上数星星,听格桑花开!”龚老师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期待让大家的脸都红朴朴的,龚老师心里的格桑花开了。
夜晚的四姑娘山,月亮伸伸腰,星星揉揉眼。星空贴近地面,似乎伸手可摘星辰。坐在帐篷内,数星星点点,看银河闪烁……“锅庄坪到了”,同学们沉浸在夏夜之梦幻中,被一句话唤醒。龚老师有了学生登山杖,感觉轻松许多,跟上了学生的节奏与步履。
锅庄坪,放眼望去,森林、草坪、雪山,层层递进,高低起伏;牦牛,优悠吃草;云儿,山峰漫步。四姑娘,披着洁白飘逸的纱巾,好似害羞的女孩,高入云端若隐若现……
“哇,真的好美!”“老师,好看吗?没骗你吧,真的很漂亮!锅庄坪,是跳锅庄舞、骑马、摔跤的地方”,说话的同时,同学们唱起歌:“天空离大地最近的地方,伸手能摘下星星的地方,传说中的天堂,嘿呀拉索嘿呀拉索,让我轻轻走近你温暖的心房,去亲吻格桑花开的芳香……”随着歌声,跳起舞蹈,学生与龚老师一起拉手成圈,融入跳舞的行列,师生连臂踏歌,优扬的歌曲,在高山回荡……
美丽传说,山神洗路
龚老师一边与学生们学跳锅庄舞,一边听学生讲山神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山神有四个漂亮的女儿,人们称四姑娘,邻近有个恶魔想霸占四位姑娘为妻妾;山神与恶魔展开了生死搏斗,不幸被恶魔杀死。含恨的姑娘们不甘屈辱,连夜逃走;夜里风雪交加,可怜的姑娘们被冻死在逃亡途中小金县日隆关外的长坪沟里。
当地的乡亲们感动于姑娘们的坚贞,深情地掩埋了四位姑娘。为了报答乡亲们的情义,姑娘们的坟茔化成了四座山峰;她们的英灵时常显化,保佑着一方平安;四姑娘山从此成了当地的神山。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四姑娘镇附近的藏族民居,虽然很多倒塌,但无一人死亡,或许正是神山的庇佑,当地人平安躲过灾难。
龚老师认真倾听时,另一位同学又开始讲“山神洗路”的故事。每年的农历初五,四姑娘山会如期举行隆重的朝山会,会后的第二天,必有一场大雨,把人们走过的道路,清洗得干干净净。
干净的如小金的孩子们,与四姑娘海子沟一样,无任何粉饰,她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都保持着原生态的美,清纯如初。
(文/匡琳、詹爱玉 编辑/邱朝聪)